先說一段書,仍然是取自金庸先生的「袁崇煥評傳」:

這段故事的歷史背景,是明朝末年,明末大將袁崇煥已經在關外狠狠的殺了清兵兩趟,建立了聲威。
中間劈哩趴啦的一段略去,總之,清兵被袁崇煥打怕了,決定避開過袁崇煥,繞遠路攻到北京,袁崇煥急忙回救北京。

這時,好玩的事發生了。
袁崇煥拼死將清兵暫時擊退後,崇禎皇帝本著狡兔還沒死就烹大將的心理,將袁崇煥下在獄中,袁崇煥的部屬心生不滿,一個個將援軍又開回關外。

退到一半的清兵一聽見袁軍走了,幾乎要以為自己中了頭獎,興高采烈的馬上衝回北京,路上沒有袁崇煥的截擊,簡直像郊遊一樣順順當當的又到了北京城外。

崇禎皇帝嚇到了,哀求袁崇煥寫信將部屬叫回來,懇求了好久(沒有要放袁崇煥的意思),袁崇煥本著國家大義,含淚寫了信,他的部將們含淚接了信,開赴北京將清兵又打跑。

清兵走後,不知道是誰開始放流言,指稱:「這幾次危機都是陰謀,袁崇煥和清兵約好的,好顯得北京沒有他就不行。」

謠言成熟後,崇禎勉強找了幾條罪狀,判袁崇煥凌遲(殺千刀的那種)
北京民眾竟然爭相上前咬袁崇煥的肉,並且大罵漢奸,而城外的袁軍,則飽受民眾丟石頭攻擊,並且順便被冠以「漢奸兵」之名。

自此以後,明軍才開始有將士整批的投降。

**********************************************************************************

金庸的「袁崇煥評傳」算是我最喜歡的書了,他用小說家的敏銳感觸記下一個壯烈勇敢的人。
每次讀這本書,心中總會有一股抑鬱之氣,無法頓消。
矛盾的是,每次也會產生一股衝勁,讓我在面對垃圾業主時,「叉他媽,頂硬上!」

而每次讀到上面引述的這一段,總會讓我一次次的震驚。

受到煽動的民眾真的可以盲目到這種程度嗎?!

金庸先生在這裡有一段評語:
「從長遠來說,人民的眼睛確是雪亮的,然而當他們受到欺蒙之時,盲目而衝動的群眾,可以和暴君一樣的糊塗,一樣的殘酷。但隔得遠了一些,自己的生命財產並不受到直接的影響時,人們就可以冷靜地思考了。」
「據動物學家的調查報告,合群的動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難時,往往會撕殺同類,或許是出於同一心理。」

**********************************************************************************

當然,現代人變得文明了,沒有凌遲這回事了。
但是看見身邊許多人被煽動要趕著去倒扁,我心中的震驚也不亞於看見袁崇煥被老百姓啃噬。

因為其中許多人純粹只是「看阿扁不爽」就去倒扁,為的也只是「看他倒了我才爽」

當然,我們這個總統是不稱職的。
但是,我希望去倒扁的人,是冷靜的思考過後才去投入倒扁的。

這個冷靜的思考,包括了:

1、倒扁的程序是什麼?由誰來認定「扁」已經「倒了」才算有公信力?
(我記得李神探已經放話不想理台灣了)
2、倒扁之後要幹什麼?臨時再選一個?或是由阿蓮來接任?由誰來主持這些交接的事?

3、就算這次倒扁成功,導致政黨輪替,那要怎麼去結束這些亂象?要由誰來化解藍綠的分歧?


如果只想到要去倒扁,而沒有思考如何去因應那之後的局勢,那麼,很可能也只是一群合群的動物行為而已(如老鼠)。


國父革命也是群眾運動,不同的是,他是鐵拳無敵孫中山,革命時他已經為未來的中國想好建設架構了。


還有,引用土撥老哥的一段話:
「人家吃麵你在喊燒,就算倒了一千個總統,你還不是死老百姓一個?什麼好處都沒有,弄不好暴動起來,你還要受傷,醫藥費誰要幫你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mouse 的頭像
    somouse

    非專業建築角度

    som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