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逢甲,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很多欣賞女孩子的機會。

我唸了5年的大學,畢業後又在逢甲住了2年,總計7年。
觀察結果,我必需說一句:現在的女大學生越來越不會穿衣服。

說起來,我個人對於服飾品牌也沒什麼研究。
我只是單純的從畫面美感來講。


簡單的說,就是整體畫面太單調了。

如果你在夏天早上,上課前經過逢甲的文華路,遠遠望過去,你會覺得在離地0~40公分左右的空間,顏色是相同的。
如果不是黑色的長靴,就是黑色的長襪。

接於其上的20公分,則是很一致性的皮膚色。
再上去,不是短窄裙就是短褲。

再上去,上衣的部份,變化稍微豐富些,但是大概也是那兩三種造型。

頭部,如果不是米粉頭+蓋額頭瀏海,就是長直髮。

多數的女孩子會戴個讓我很想笑的粗框大眼鏡,看起來像隻蒼蠅。
有時會顯得腦袋特別小而眼鏡特別大,那就連蒼蠅都不如。

這種穿衣服的方式,在建築工程上來說,是相當有效率的,我們稱之為模矩化。
也就是說:你把建築物切成好幾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合乎某幾個固定的尺寸。

這樣看來,現今女大學生的穿著有朝著科學化的方式來邁進?
不再像我們那時的女同學一樣,講求突顯個人風格。

那也不太對。

如果是冬天去看逢甲的女孩子,大概都是厚重的羽毛防風外套+長牛仔褲。
比較不怕冷的,下半身會維持夏天的穿法:短褲、短裙+長襪、長靴。

這是不太科學的防寒穿衣法。
因為厚重的羽毛防風龜殼外套會令人行動不便,可是它的隔熱效率只是普通。

******************************************************************

按照建築物理所說的,良好的隔熱保溫層,不在於其厚,而在於「是否有效阻絕熱的3種傳導方式」

也就是眾所皆知的保溫瓶概念:
用真空層阻絕熱傳導、熱對流;用反射材質阻絕熱輻射。

當然,不管什麼材料,厚一點都是比較保暖。

可是,人不是房子。
上面提到的那種羽毛防風龜殼外套,可以視為「石造建築物」。
只是厚重,一無是處。

冬天的防寒衣物,最好是要合乎輕便的要求,又不失其保暖功能。

比較良好的保溫建材,應該是由裡外各一層的防風材質,中間填入類似泡綿那樣可以製造空氣層的材料。
以此形成<隔絕層><空氣層><隔絕層><空氣層><隔絕層><空氣層><隔絕層>……(越多層越能隔熱)。

******************************************************************

我個人實驗結果。

冬天在外面騎機車時:
A、穿五、六層薄薄的衣服(其中有一件是薄薄的毛衣)+有防風效果的薄外套。
B、穿一件T恤+厚毛衣+羽毛防風龜殼外套。

其結果是A比較溫暖,而且到室內時,可以脫掉其中幾件衣服,活動時會輕便得多。

******************************************************************

有興趣的版友,冬天時可以來逢甲觀察一下。
至少有一半人是穿龜甲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m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