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罵點別的,是關於零分可以上大學的新聞。
google新聞
我查到一個我要的資料,有點舊,是2006.11.22/天下雜誌 第360期,經網友轉貼的。
(這女生我不認識,不要亂給我配對)
好文轉貼:肥大症 引爆大學危機
因為我懶得查證,先假設這個資料是正確的:
「大學出現嚴重的「肥大症」。促使它肥大的,有兩股主要的力量。第一波來自民國八十五年,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為首所推動的教改風潮,當時為了疏緩升學壓力,訂出廣設高中、大學的政策;而第二波則是兩千年總統大選,兩位總統候選人開出的政治支票,當時陳水扁就提出「一縣一大學」的政策。」
另一段教育部的研究報告:
「十年前,民間教改人士大聲疾呼「廣設高中大學」,希望藉由學校的擴充達到紓解升學壓力的目標,並讓大學的高牆倒下把高教變得平民化。如今學校擴充的目標已經達成,高中早已供過於求,大學錄取率不斷提高,教育機會大為普及。然而就在教育藩籬日益解除的同時,逐漸形成教育不當扭曲的現象,致使教改功虧一簣。」
舊時代的問題,是學生們只能朝著唸大學來努力
而用來評價學生能力的科目:德智體群美,這只是講好聽的,重點只有「智」,而且這個「智」還限定在國英數理化等科目上。在這個狹窄範疇中拿不到好成績的,就會被教育體制淘汰,要走上比別人更艱辛的路來學習。
那年頭,想要擺脫這種艱辛人生,唯一方法就是上大學。不要跟我說什麼「那年頭也有非大學生的成功人士」,對,有,但你不能否認,非大學生想要成功,都要經歷一番痛苦磨練,而且多少還是會因為他的學歷受人岐視。
問題不是學歷,而是我們發掘學生能力的評價方式有問題。
我這又是事後諸葛的批評一下,十年前開始的教改,我們的教育部和家長們完全弄錯了方向,以為只要把那些沒能唸大學的學生也發一份大學文憑,問題就可以解決。
好了,現在人人都是大學生,問題還是沒變。
一紙隨便發出來的文憑,沒辦法讓「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學生」,馬上變成「知道自己要幹嘛的學生」。
不過,多了一項好處。
是讓「知道自己要幹嘛但沒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學生」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
至少,現在,起跑點是平等了些。
我覺得這點沒什麼不好。
這就要來婊一下那個假考部隊。
一、他們試圖用自己偏狹的正義的消滅弱勢系所。
這實在沒必要,如果這個系爛到一個程度,就不會有人想唸它,它自然會消失嘛!這種自然淘汰會比假考部隊來得公正些。
他們還無聊到去假考,而且正如之前百憂姐轉貼文章所言,這個假考還可能造成反效果:他們要連續堵四年,才能打死一個系所。而且還可能因為一堆高分考生都填這個系,反而讓這個系在下一個年度變成超高分系所,因此存活下來。
二、他們可能就是那群「唸了高分大學但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的米蟲」。
如果你的能力很優秀,你很清楚自己未來走向才選擇了就讀的大學,你根本沒必要去消減爛大學。
因為它們對你完全沒威脅。
假考部隊會去消滅爛大學,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機會被爛大學的學生搶走。
他們在工作能力上輸人,只好在狹窄的國英數理化之中尋求慰藉,這比躲在家中打手槍的宅男還遜。
結果,這個假考部隊其實就是我們整個大學問題的徵結點之一。
他們還在用狹隘的分數來評判別人。
- Jul 30 Wed 2008 16:16
時事題.再婊假考部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