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覺得yahoo變爛、google當首頁又太悶,我改用更爛的yam天空來當我的首頁。
爛歸爛,因為這樣才讓我看到這則訊息:
環評研究-揭露環評真相
摘要局部內容如下:
十幾年來的環評制度告訴我們, 絕大多數的工廠、工業區、高速公路
竟然對台灣的自然環境都沒有影響?
用納稅人血汗錢所撰寫的環評報告書, 內容早就經過官方或財團「美化」?
具有傾向開發的既定立場?
沒有薪水、助理的環評委員疲於奔命,平均每2.06天就有一個新案子,數百頁報告書只能看9天
環保署還可以行政干預,影響審查,千億蘇花高當年是用臨時動議通過的
********************************************************************
為各位非相關行業的老友們解釋一下環評這東西。
全名是環境影響評估,在建築規模大於某種程度時,開發者需要委託具有執照的專業技師針對這個開發案作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送環評委員會審查,審查核可後方可進行建築執照申請,之後才能蓋房子。
另外一個很相似的東西叫作水土保持計劃,是在山坡地上作某些類型的建築行為時(幾乎是大多數的開發類型都要),必需委託專業技師作水土保持計劃書,送水保主管機關審查核可後方可建築。
本法立法的理想畫面,是當業主財團A委託建築師某甲作X土地的大型開發規劃案時,依規定,必需作環境影響評估,由環評委員會來把關,分析這個案子是否影響環境;決定這個案子是否可以開發。
那要怎麼評估呢?
當然是要建築設計有個大致的確定之後,才能去做這個評估。你在幾十公頃的土地蓋一間單人廁所,跟你蓋一個遊樂園,對環境的影響自然是不同的。
在實際情形中,建築師跟財團A請領了不算小錢的頭款,開始進行規劃設計,案子跑了3個月之後,經過各方人員的努力,這個開發案的雛出來了,開始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財團A也同時開始集資個數十億元準備投入這個開發案(至少地權要解決,看是租還是買)。
在這種時候,負責這個環境影響評估的專業技師哪有可能告訴財團A說:你這個案子造成環境汙染太嚴重了,不可以開發。
當然不可能這樣,幾十億的資金都動起來了,財團A也付了一大筆初期設計費用給建築師某甲了,搞不好幾億的土地也買下去了,這個案子的環評報告就是非得要OK不可。
反正大河裡的魚兒,人人都是這麼撈,專業技師也就摸摸鼻子照樣混水摸隻魚,寫出一本評估報告書,評估結果自然是「此案對環境無重大影響」
接著送到環評委員會,台灣財團特有的人脈關係就開始展現。
本辦法實施的頭幾年,委員會可能真的是就事論事的在審案子,到後來,財團對立委民代施壓→立委民代對政府高官施壓、政府高官對評審委員施壓,有心維護環境的委員就慢慢被擠掉(也有氣不過自行請辭的),換上一批「好溝通」的委員。
從此以後,案件審查方便不少;
財團A快樂的通過,開發案子賺大錢;
建築師快樂的把案子搞定,領完全部設計費;
各方投資客快樂的回收成本;
那位專業技師也快樂的拿到他該拿的作業費用;
環評委員也能快樂的……拿某種我們都知道但是不能說出來的包。
大家都很快樂。
這就是環評。
- Aug 07 Thu 2008 15:27
環境影響評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